生态环境有新改善。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不断健全生态保护体系,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。打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,严格落实林长制、河湖长制、田长制。深刻把握碳达峰、碳中和内在要求,做好传统能源退出与新能源替代的接续。全面打造“风光储”一体化多能互补综合基地,加快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,逐步实现能耗总量和强度“双控”向碳排放“双控”转变。
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,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落实企业主体责任,加强部门协调联动,强化多渠道监督,根本遏制损害生态环境行为。开展废弃矿山恢复治理专项行动,探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改革路径,提升政府修复矿山能力。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,全面建立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,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和薪酬分配机制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强力推进“清化收”,确保新增地源收费比例达到100%,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到60%。有序推动公共法律服务、综合行政执法、行政复议、教育评价等系列改革。
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推进。整改完成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“回头看”反馈问题36项,转办信访案件40件。统筹推进大气、水、土壤等生态治理,秸秆年均综合利用率90%以上,取缔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312个,增设新能源公交车55台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90%以上,较2016年增加40天。整治河湖“四乱”问题262个,拆除大棚房24宗,查处违法采挖泥炭土案件11起,整改森林督查问题图斑1195个,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。
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扎实推进,预计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6天。坚持“疏堵结合”,强化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,除还田外秸秆离田率100%,综合利用率96%,基本实现全市“零火点”。开展燃煤污染治理“三重一改”攻坚行动,亚布力镇12个村屯2141户实现清洁能源替代。强化重点污染源、区域、行业、时段管控,加强机动车尾气、建筑工地扬尘、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。
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。不断巩固“河湖长制”工作成果,深入开展河湖“清四乱”提升行动,整治问题191个。开展阿什河、蚂蚁河、大亮子河等重点河流全流域污染整治,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。完成帽儿山镇污水收集管线工程建设,治理亚布力、苇河两镇“万人千吨”饮用水源地环境。完成东水源、北水源污水整治和技术划分。
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。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,推广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控措施,建设农业“三减”基地12个,面积11.2万亩,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93.5吨。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,协同控制地表水、地下水和土壤污染,土壤环境有效改善。实施“大棚房”、违建别墅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,黑土地资源切实得到保护。
青山保卫战成效显著。修复历史遗留废弃非煤矿山29座。在全省县域率先推行“林长制”改革,建立市、乡、村三级监管体系,设置林长359名、监管员166名、护林员335名,形成“山有人看、林有人管、责有人担”的网格化管理格局,以“林长制”,推动“林长治”。深入推进森林督查问题图斑整改专项打击行动,全部完成林地回收和植被恢复,立案1174起,回收林地2.3万亩,恢复植被2.2万亩,工程造林1万亩。
坚持生态优先,聚焦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,跟进包装整改项目,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债券资金支持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有序推进碳达峰、碳中和,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,继续实施“三重一改”攻坚行动,加大汽车尾气、餐饮油烟废气整治力度,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。加大阿什河、蚂蚁河、大亮子河等重点河流污染治理力度,加强水源地保护,强化取用水和地下水管理,推动“河湖长制”向纵深发展,探索实施“库长制”。进一步健全“林长制”工作体系,深入开展森林督查问题图斑整改专项打击行动,推进建设哈牡生态景观廊道。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,加强农业固体废物治理,建设“三减”示范基地12个,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。开展全民绿色行动,倡导低碳健康生活,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。